• 新型电力系统的冲击、演进与重塑

    时下,关于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已经从技术层面的探讨上升到了舆论场上的争鸣。在观点交锋中,无外乎有三条路径可供选择:

    一是提升现有电力系统的调峰调频备用等灵活性调节能力;

    二是借助储能、氢能、需求响应等外部调节手段平抑供需波动;

    三是构建独立自主的微能源系统,在自平衡与自调度的基础上,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就地消纳与源网荷储的智能互动。

    101 2022-02-23
  • 警惕风电光伏废弃后的新兴固废

    “双替代”(即电力生产清洁能源替代、交通运输电力替代)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

    据有关机构估算,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量需增加12倍,电动汽车累积销量需增加22倍,上述行业合计将贡献56%以上的碳减排(48.6亿吨),但同时也将带来巨量的废弃光伏组件、废弃风机叶片等新兴固体废物(以下简称新兴固废)。

    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测算,2035年我国光伏和风电装机量分别达到15亿千瓦和11亿千瓦,新能源汽车数量达到1.6亿辆。与此同时,每年退役的光伏和风电装机量将达到1.1亿千瓦/年和0.7亿千瓦/年,退役新能源汽车电池达到270万块/年,对应产生报废光伏组件、废弃风机叶片以及动力电池分别约105万吨、100万吨和300万吨。

    31 2022-02-23
  • 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配用电系统特征有哪些?

    在能源政策、技术、公司战略、用户需求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配电系统与用电系统发展面临诸多新形势,系统形态元素不断丰富,系统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传统管理方式面临挑战,系统运行控制模式亟需改变,推动传统配用电系统向新型配用电系统升级。

    133 2022-02-23
  • 为什么新电力离不开数字化?

    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中,电力行业占能源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2.5%左右,电力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进度将直接影响整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进程。因此,大规模接入新能源、限制化石能源总量,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必要手段。

    20 2022-02-23
  • 农村屋顶光伏或将是我国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突破口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的目标承诺。而实现双碳目标,其中心任务正是以可再生电力为基础的零碳能源替代目前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碳基能源。可以预见的是,风电、光电将是未来可再生电力系统中主要的电源,在未来电力系统中容量将占80%以上,发电量将占60%左右。

    12 2022-02-23
  • 持续发挥电价杠杆作用促节能、保减排、抓落实

    持续发挥电价杠杆作用促节能、保减排、抓落实——《关于完善电解铝行业阶梯电价政策的通知》政策解读

    10 2022-02-23